取消预约|注册
返回首页

医院新闻

预约挂号

科室查询

请选择科室

    医生查询

    请选择医生

    【广州日报】媒体广泛报道我院成功救治一名被埋30分钟受严重外伤的工人

    2014-07-01 16:08

    本报讯 (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邓奕茂)干了近20年打地基工作的陈头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差点葬身基坑塌方。前天15时,正在深5米、直径83厘米的基坑内埋头苦干的他,瞬间被泥土埋住近30分钟,被表弟徒手挖出时已气息全无。1日18时至2日6时,陈头朱在省第二人民医院急救12小时,终于死里逃生。

    事故回放:雨多泥软瞬间埋住

    在省二医应急救治室外守候的陈头朱妻子陈香(化名)说,事隔一天,自己仍双腿发软,“太突然,人一下子没了,挖出来没气。”

    陈香说,老公从事打地基工作近20年,从未出过事。当日,陈头朱和6名工友受雇为番禺区大石街山西村一建筑工地打地基,按分工,陈头朱一个人负责挖一个基坑。“挖得很快,才七八个小时就挖出一个深5米、直径83厘米的基坑”,陈香说,她在地面负责运土、送饭,听到大家说,可能最近雨下得多,土质松软易挖。

    直到15时,陈头朱一直在基坑内埋头掘土。突然,闷闷的“隆”声过后,陈香和工友们发现,基坑塌方了,深井塌成了一个大窟窿,陈头朱连叫都没来得及,就被埋在4米多深的坑里!陈香说,自己全身都瘫软了,幸亏陈头朱表弟也是老打桩工人,他立马下井,徒手将深井里面的塌方泥土一点点刨开,将土一桶一桶地往井上送。经过近30分钟的救援,终于看到了伤者老陈的手,再找到头。

    “人救上来已经没气了,心跳也基本摸不到。”陈香说,赶到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员郭先生马上指挥工友进行心肺复苏,陈香则为老公人工呼吸,“很难,鼻子、嘴里全是泥”。3分钟后,陈某被120送到当地医院,虽然渐渐恢复心跳和呼吸,但是情况极不稳定。  

    妻子庆幸:“幸亏戴了安全帽”

    仅两个小时后,陈头朱就出现了严重的创伤性窒息症状:面部水肿,尤其是眼部,肿得要滴出血来,血压、心跳全面紊乱、告促,大石当地医院无法处理,紧急求助广东省应急医院(省二医)。前日18时许,伤者被紧急转院。为争取抢救时间,医院开辟应急救治绿色通道,从接诊、检查到救治均通过绿色通道进行。

    “所谓的创伤性窒息,就是人在毫无准备之下,胸部和上腹部瞬间遭受强力挤压,此时伤者声门突然闭锁,气管及肺内空气不能外溢,胸内压骤然升高,心脏及血管受高压后,右心血液逆流挤上脑部。”主诊的省二医心胸外科主任王文林介绍,创伤性窒息伤者因为血液淤滞,心、肺、脑全面受损,非常凶险。

    因此,陈头朱的抢救过程长达12小时,心脏方面强心、补液,改善供血循环;呼吸系统方面清理泥沙,高流量给氧,为肿胀的肺部脱水给药;脑部方面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现点状出血和脑水肿,给药脱水、镇静,解除意识障碍。

    经过医生抢救与监护,4月2日凌晨6时患者病情平稳,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记者看到,老陈仍沉沉睡着,水肿已消,眼圈还残留着充血后的褐色斑。

    “老陈算是命大了,埋了整整30分钟还能醒过来。”前来看望的工友说。不过,妻子陈香一直没缓过来,她说,幸亏老公下井戴了安全帽,否则神仙难救,“太危险了,以后再也不会让他做打桩的活了”。  

    专家指导:乱挣扎易致二次损伤

    创伤性窒息只占胸部伤的2%~8%,常见于坑道塌方、房屋倒塌,“还有容易忽视的车祸中受车辆挤压”,心胸外科主任王文林呼吁普及施救窍门。“像今天老陈这样的案例,虽然只有几分钟的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但这为后期医生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王文林表示。

    他说,事故一发生,伤者(被埋被挤者)首先要冷静,切忌乱挣扎,这样可以保存体力争取存活;还可以减少二次伤害,因为事故中往往发生骨折,乱挣扎可能引致骨关节离断。如果被埋空间大,应尽可能靠近水源,寻找空气,以敲击声争取与外界联络。

    对于施救来说,也要避免二次伤害,因此不能踩踏塌方处,尽量不要用工具扒挖;伤者“出土”后,不能盲目搬动,如有骨折部位应木板固定后转移;发现出血,可紧捏或紧压止血;清理伤者口腔和气道的泥污,保持气道畅通,然后实施心肺复苏。

    老陈躺在重症监护室里

    ——摘自《广州日报》

    官方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健康咨询热线
    琶洲院区:020-89168066
    民航院区:020-28286666
    31.25ms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39健康网
    备案号:粤ICP备19109196号-1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466号大院 邮政编码:510317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