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预约|注册
返回首页

医院新闻

预约挂号

科室查询

请选择科室

    医生查询

    请选择医生

    【广州日报】每天刷牙≠口腔健康

    2007-09-21 21:27

    专题撰文/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宋忠雷(除署名外)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穗保副主任医师


    “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口中粒粒“珍珠米”,一旦兴风作浪起来,会给人带来一系列的烦恼。昨天是第19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促进——面向西部,面向儿童。”口腔专家说,儿童龋齿问题如今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呵护成人32颗恒牙,人们对此仍有不少“不解”和“误解”,尤其是有关智齿的疑问层出不穷。


    调查:逾五成青少年受牙周病困扰

    日前,有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该次调查涵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横跨多个年龄段,总计样本93826人。据悉,上次这样大规模的调查距今已有10多年。在这10年期间,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口腔状况也有所改善,但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以牙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为例:1995年调查显示35~44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为97.15%,而本次调查中,该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77.3%、97.3%和40.9%,其中14.2%的人更有明显的牙周健康问题。

    广东省口腔医院院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章锦才表示:“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与10多年前相比,我国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人的牙周病患病率均有所下降,但仍有半数以上的青少年、八成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受牙周疾病困扰。”而国外一项研究报告表明,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和中风的几率分别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和2.1倍。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危险性是牙周正常孕妇的7倍。此外,牙周疾病作为感染病灶,还能引起多种炎症,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及某些皮肤病等。

    “牙周健康与全身健康可谓息息相关。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市民一定要增强对牙周疾病的预防意识。”章院长补充道。               

    (记者黎蘅)


    支招:每年定期做口腔全面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而真正达到这些标准的人少之又少。据权威调查显示,达到口腔卫生良好指标的成人只有0.22%,而其中牙周不健康者高达97%。

    口腔亚健康的现状实际上反映出大部分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老百姓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最近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过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而在美国有64%的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检查。

    专家表示,牙周病固然可怕,但通过培养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积极进行日常预防是可以保持口腔健康的。对付口腔亚健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专家教你几招:


    1.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重视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现象;

    2.自觉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时不仅要刷牙表面,还要按摩牙龈,并清洁舌苔,每天刷牙后使用有杀菌作用的漱口水;

    3.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喝酒;

    5.每年定期进行口腔全面检查。

      (记者张青梅)


    关于牙齿健康的五大疑问

    疑问一:熬夜、来例假,牙为何会疼?

    很多人都有体会,熬夜或者一连几天紧张工作之后,牙齿突然隐隐作痛。很多时候,这是智齿在“兴风作浪”。

    由于智齿位于口腔最后方不易清洁的位置,加上表面有牙龈瓣覆盖,与牙冠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缝隙,医学上称之为“盲袋”。人们吃的食物残屑最易藏在里面,成为细菌的温床。此外,由于有的人上下对应的大牙没有同时萌出,或者大牙一半被牙龈覆盖,咬合时容易形成创伤,久而久之在牙龈上长出白色的条状纤维性增生,也会增加发炎的几率。

    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当连续熬夜、工作劳累、感冒之后,由于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内的细菌最容易先从智齿下手,在医学上专称为“冠周炎”。有过冠周炎的人如果不拔掉智齿,在疲劳、生病情况下,牙齿疼痛就是难免的。此外,女性月经期、产后等身体比较虚弱的时期,大牙也容易发病。


    疑问二:拔掉的大牙完好无缺,为何还感到牙在痛?

    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类。一是拔除智齿后留下的痛感“滞后”。智齿被拔普遍比其他牙齿要痛,这是由于创伤面比较大,拔时必须切开包围其的牙龈,去骨,进行缝合。麻药过后,一般要痛上三天至一星期。不过,这期间只要不吃“酸热冷”,就能恢复。

    二是拔除的智齿并没有发炎,却因萌出位置不正,尤其是牙齿平躺着生长,长期“挤兑”前面的“第二恒磨牙”,反而引起“邻居”的龋坏。拔牙有一个原则,发炎的牙齿在急性期不能拔,以免扩大创伤面,引起炎症扩散,甚至让病菌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因此,医生有时会先放过发炎的“邻居”,先拔除完好的智齿,通过吃药等消炎后,过几天再拔“正主”。


    疑问三、智齿不“安生”为何引发耳喉连锁反应?

    由于口耳有腔道相通,细菌会趁机运动到喉咙、耳朵,造成咽喉炎、中耳炎等局部炎症。在身体疲累虚弱或重病时,细菌引起的急性发炎反应更是厉害,轻者造成智齿周边红热肿胀,疼痛不堪,张口、吞咽、咀嚼困难及淋巴腺肿等等。

    若不及时治疗,重者引起大范围感染肿胀,甚至从颊部穿破皮肤流出脓,形成瘘管,必须手术切除。有的患者还会有发烧恶寒等全身性症状,最严重的有败血症。

    冠周炎发作时,疼痛感也会扩散,除了产生牵动邻近牙齿的“牵涉痛”,疼痛感还可通过面部神经网络扩散、放射,引发一侧偏头痛。尤其在精神相对放松的夜晚、清晨,疼痛感相对明显。


    疑问四:“安分守己”的大牙拔不拔?

    外表完好、从未发炎的大牙拔不拔?临床上,“一次剧痛,终生免疫”是处理智齿的最好选择。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智齿长不全,容易造成咬合不平衡,久而久之不利于其他牙齿的健康,并成为口腔健康的“短板”。因此,即使一时不拔,但也要定期检查。

    有下列症状的智齿,则必须拔除:1.生长不正,反复引起肿胀发炎,甚至造成张口困难、全身发热,影响身体健康的;2.龋坏严重且无治疗的可能,丧失了咀嚼功能的;3.经常咬破口腔颊黏膜的阻生智齿;4.因治疗需要,有的智齿,需预防性拔除,如为了保护有重要咀嚼功能的邻牙,或为了保持矫正牙齿效果的稳定等。而对反复引起牙冠周围或已引起邻牙龋坏的智齿,一般主张尽早拔除。


    疑问五:我每天都刷牙,为何还有口气,有牙石?

    “我每天已经很认真地早晚刷牙,可仍然有口气、有牙石,真是很让人苦恼。”在今年全国爱牙日到来前,中华口腔医学会等机构针对广州、深圳的上千名白领的口腔护理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9. 4%的受访者坚持每天刷牙两次,但其中仍有80.3%的人对自己的口腔状况不满意,他们普遍被口气、蛀牙、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肿胀、牙周病、黄斑牙、牙痛等一种或多种口腔问题困扰。

    对此,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李成章指出,每天刷牙其实仅仅清洁了口腔表面的25%,一些隐藏在口腔其他“盲区”的细菌其实更可能会成为口腔健康的隐患。不仅如此,这些藏污纳垢的部位(包括舌头、颊黏膜)中的致病菌最后还会被迁移至牙面,使原本清洁的牙面再度受到影响。为此,专家提出了一个“刷牙还不够,关注全口健康”的理念,倡导人们要更多地关注口腔这个大生态环境。


      (记者黎蘅)


    相关链接:使用含氟牙膏不会造成“氟骨症”

    本报北京讯 (记者谢绮珊)“氟中毒、氟斑牙和氟骨症原因不在于长期使用含氟牙膏,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病是目前降低人群患龋率最切实可行、最易接受的方法。“提倡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使用含氟牙膏。” 

    这是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应用氟化物促进口腔健康研讨会”国内外70多名与会专家的一致看法。

    反对使用含氟牙膏的论点主要是“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引起氟中毒”、可造成“氟斑牙”和“氟骨症”。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栾文民澄清这种疑虑,他说,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氟斑牙是在牙齿萌出之前,在发育过程中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多发生在高氟地区。牙齿一旦发育成熟,萌出以后,就不再受氟的影响。发育正常的牙齿,到了高氟区也不会变成氟斑牙。“3~6岁儿童在成人的正确指导下使用适量(每次用量黄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是安全的。”

    栾教授说:“饮用水的含氟量比正常高出四到五倍以上才会产生氟骨症。在中国约有3%的人口患有氟斑牙,有0.2%的人口患有氟骨症,多分布在农村,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饮水型)和燃煤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煤烟污染型)导致的,与使用含氟牙膏无关。”


    来源:广州日报


    官方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健康咨询热线
    琶洲院区:020-89168066
    民航院区:020-28286666
    31.25ms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39健康网
    备案号:粤ICP备19109196号-1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466号大院 邮政编码:510317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