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脚尖组织“变”手指!广州医生显微外科有突破,先天后天手指缺损皆有“解”!

“我的手指能动啦!” 术后第3天,8岁的小乐举着左手,兴奋地向医生展示。谁能想到,几天前,这个孩子还因左手中指、无名指严重缺损,被当地医院告知再植手术失败,差点留下终身残疾。而帮他 “找回” 手指的,正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显微修复骨科主任牟勇。

手术后小乐与牟勇主任握手

游乐场滑倒,断指再植失败

事情要从一个周末说起。小乐在游乐场玩耍时,不小心滑倒在尖锐设施上,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末端被硬生生切断,鲜血直流。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当地医院,但是当地医院没有再植的技术。

“医生说手指没法接回去了,孩子才8岁,以后写字、握东西都受影响,我当时心都碎了。” 小乐妈妈回忆,那段时间,孩子因为疼痛整夜睡不着,看着儿子皱紧的眉头,她和丈夫急得团团转,四处打听能治这种伤的医生,却始终没找到希望。

怎么办?就在夫妻俩近乎绝望时,小乐妈妈刷短视频时,一条 “儿童断指修复” 的科普内容吸引了她。视频里,省二医牟勇主任医师,正讲解儿童断指再造技术。

“当时就想着要来试一下!” 小乐父母两人连夜订了从老家到广州的车票,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小乐赶到省二医。

手术前

兼顾发育与美观,7小时显微手术再造手指

牟勇主任仔细检查小乐的伤情后,深知难度不小。因为儿童的血管细如发丝,手术中要把这些血管精准吻合,难度非常高,但这也正是牟勇教授团队的强项。

术前检查完善后,踇趾甲骨皮瓣再造修复手术如期开始。牟勇主任团队先从小乐的左脚大踇趾上,精确切取带血管、神经的组织瓣——就像 “量体裁衣”,确保这块组织的大小、弧度和他缺损的中指末节完美匹配。

接着,在放大数十倍的显微镜下,将直径不足0.3毫米的血管逐一接通,每根血管要缝6到12针,针脚间距必须均匀,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供血不足。随后,他们把足部骨块镶嵌到小乐的指骨残端,再把皮瓣精细缝合,连指纹的沟回都尽量还原,同时用原位再生技术处理足部取瓣的地方,让这里只留一条细疤痕,不影响小乐跑跳行走等活动。

等手术做完,血管、神经等完全缝合好,已经过去了7个小时。

计划从脚趾上去部分组织

手指3天能动,家属10天送锦旗

术后第3天,小乐突然发现自己的 “新手指” 能轻微屈伸了,他立马举起来喊:“妈妈你看,我的手指会动啦!” 看到孩子的笑容,小乐妈妈激动得直掉眼泪。

术后第10天,小乐一家带着一面写着“妙手回春救童心,显微医术传美名”的锦旗,送到牟勇主任办公室。“感谢医生,孩子的手指现在长回来了。”

牟勇主任介绍,小乐的新手指后续还会随着身体发育慢慢生长,功能也会逐渐恢复,“预计日常抓握东西都没问题”。

再造后的手指

很多人好奇,从脚趾上取组织移植到手指,会不会让脚趾也变残?牟勇主任解释,他们取的是脚趾1/3左右的组织,保留了2/3,而且脚趾的组织有再生能力,慢慢会长回来,“大概两个月就能恢复,不影响走路、跑跳,只会留一条细疤痕”。

要是想让再植的手指恢复更快,也可以从身体其他部位取皮移植,但无论哪种方式,团队都会兼顾功能和美观。“我们要造的不是‘假手指’,是有血、有肉、有感觉、能活动的真手指。” 牟勇主任说,从骨骼重建、血管吻合,到神经对接、肌腱修复,再到指甲和皮瓣修饰,每一步都要做到毫米级精准。

手指再造存活率超过 95%

在医学领域,断指再植手术一直是一场与时间和精细度赛跑的挑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断指重新接回原位,更是一场涉及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多组织的精密修复工程。牟勇主任表示,断指再造需要骨骼重建,也就是说,为新建手指构建稳固的“支架”,通常精确取材于患者足趾的趾骨或髂骨的骨瓣。再进行血管吻合以及神经对接,同时修复肌腱,重新给恢复手指屈、伸的功能。

“手指指缺损对生活造成的困扰,只有患者才能体会,我们医生只用一个大踇趾的部分趾甲作为代价就为患友造出一个新的手指,帮他们找回生活的自信。”牟勇主任说,“先天性手指缺损再造难度远远大于创伤性缺损,其血管发育细小,不确定性极高,这种手术一台往往需要6-10个小时,但是我们团队始终想办法为患者找到合适的修复方案。”

据统计,截至目前,牟勇团队的手指再造存活率超过 95%,帮很多像小乐这样的患者重新拥有完整的手。

文|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何昊书

图|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