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那个春天,课室电子屏里出现这样的画面:国际造口专科护士高琴运用湿性愈合原理,治愈了一例慢性难愈性腹部伤口……这精湛的技艺仿佛是一支在空白纸张上作画的彩色笔,画出治愈患者创伤的佳作。老师处理伤口的精湛技术深深吸引了我,我申请加入慢性伤口小组,成为一名联络员。 在我对伤口还是一知半解、亟需启蒙、不知所措时,伤口专科护士何东红护士长、廖武萍护士长经常下到科室指导我清创时机、负压吸引技术等......为了不辜负患者的期望、老师的期许,成为一名合格的联络员,我都会亲自处理科室的大部分伤口,让理论联合更多实践。 每次专科小组的季度会议,各科室的老师都会进行个案分享,带领着我们从成功的个案中汲取“氧分”,从失败的个案中总结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这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让我不断成长,也让我逐渐成为了一名能独挡一面的伤口小组组员。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唯有向上,才能学到更多新知识,成为一名伤口专科护士成为了我当下的护理追求。伤口就是荆的道路,系统知识就是锋利的镰刀,为了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我申请脱岗,外出求学,成为一名国际伤口治疗师。 两年前在中德国际伤口治疗师学校求学时,每天跟着伤口、造口专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处理复杂、大型的伤口、癌性伤口或复杂瘘管……往往一个早上就达到了1万步,顾不了腿脚酸软,我又投身到伤口个案中去了。回到医院后,我坚持每周四跟着静雯老师上伤口护理门诊,用自己的所学为患者治愈伤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优秀的护理专科团队,它培养了我,现在我长大了,也该是我为它挑起重担的时候。学成归来,我承担了专科小组年度计划项目的制定及实施,我们常常在病房交流,微信交流,彼此进步;看到小组里同伴们的成长,心里也是成就感满满。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护理会诊,有时也会觉得累,但我的会诊意见能得到医生的认可,患者的信任,同事的鼓励,我就甘之如饴了。 “伤口”的道路才开始,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