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问医答 | 夏秋换季孩子最易拉肚子,如何防治?→

2023年“e问医答·科普学堂”健康科普直播进社区品牌项目第二轮活动又开始啦
8月22日“e问医答”健康科普(直播)进社区(今年第23场,累计第33期)第二轮第五场走进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探索“政务+医疗健康”传播融合发展新模式,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合作共建广东首个“区域医融健康传播云平台”,联手打造“e问医答·科普学堂”健康科普(直播)进社区品牌项目。
2023年8月22日,“e问医答·科普学堂”健康科普(直播)进社区今年第23场(累计第33期),联合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梁剑与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主治中医师张杏娥联合讲科普——夏秋换季,专家教你儿童保健。
活动通过“主持人访谈+居民互动+网络直播”的模式,同步线上直播,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联动。线下,现场居民积极参与活动,提问交流。线上,广州海珠发布、省二医视频号等多平台同步直播。
现场精彩回顾一起来看看



△梁剑主任医师讲解夏秋儿童保健知识



△梁剑主任医师(右二)与社区医生张杏娥(右一)联合讲科普,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广东省新闻金话筒奖获奖者梁志皋(左一)主持



△海珠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瑞坚(前排右二),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潘洋(前排左二)、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珺(前排左一)出席活动



△现场居民群众认真听讲,积极互动,省二医医务社工介绍一站式就医服务



△活动后,主办方、居民一同合影留念
夏秋换季如何进行儿童保健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

夏秋交替之际如何保障孩子的健康
一、注意饮食、饮水     

秋天的天气比较干燥,孩子容易嘴唇干燥,喉咙不舒服。在饮食上,不要给孩子吃一些过于干燥的食物,比如:饼干和糖果之类的。秋天建议给孩子喝足够量的水,可以炖一些冰糖梨子水,不仅解渴,还润肺,对咳嗽初期也有用。另外不要给孩子吃冷饮,喝凉水,脾胃不太好的宝宝,葡萄和西瓜都要少吃。


二、早晚多加件薄外套秋天的气温,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春捂秋冻”“热三冻九”,秋冻,就是添衣服慢慢的来,这样对预防感冒有好处。对于体质弱的宝宝,立秋过后穿衣一般保证“三暖”即可,包括肚子、手脚、背部的保暖。家长们一定要给宝宝穿上袜子,避免脚部受凉。


三、适量的室外运动秋高气爽,非常适合一些户外活动,室外运动不仅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也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多带孩子户外活动,适当的体力消耗,利于刺激孩子食欲的增加,也会适当提高睡眠质量和时间,而且,秋季是孩子长身体的最佳季节。


秋季要注意预防感冒

秋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不恒定,一天中温差较大,孩子活动量大,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
一、风寒感冒证候: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不甚红,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浮数而紧。治则:辛温解表,疏风散寒方剂:轻症,葱豉汤;较重,荆防败毒散加减:咳嗽痰多,可用杏苏散,重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如果舌胎转黄,咽红转深,有化热趋势,可加黄芩、连翘,以清化里热。
二、风热感冒证候:发热恶风,有汗而少,鼻塞、流浓涕,喷嚏、咳嗽痰稠或黄,咽红或肿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尖或边红,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剂:轻症,桑菊饮;较重,银翘散加减:热重咳而伴喘者,可用麻杏石甘汤,痰稠较多者,可加瓜蒌、贝母。
三、感冒时不能吃什么1.忌甜腻食物:甜腻食物阻碍脾胃正常运化,痰湿滋生,加重咳嗽咳痰。2.忌辛辣食物: 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助火生痰,使痰稠,不易咳出,加重头痛、鼻塞。3.避免烧烤和油炸产品:烧烤和油炸食品,如炸猪排、烤肉等,味道鲜美但不易消化,延缓病情恢复,不利于疾病早日康复。4.忌刺激性调味品:对呼吸道粘膜不利,使其干燥,引起鼻塞、咳嗽等症状,加重患者的症状。5.忌海鱼、柿子等。6.忌饮食不当:饮食不当会使感冒迁延不愈。由此看来,感冒时的日常饮食也很重要。

秋季要注意预防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因为它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秋冬季是感染高峰期,顾名思义,所以叫“秋季腹泻”。
流行季节: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秋季腹泻有两个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成人一旦接触到这种病毒,又在没有做好清洁卫生的情况下给宝宝喂东西吃,或者食物本身不卫生,都有可能使病毒从口腔进入宝宝体内。如果宝宝接触患病的孩子,空气中有病毒,也可能通过呼吸道被传染。
易感人群:-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秋季腹泻的主要临床表现: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
腹泻的治疗:1.饮食疗法  轻型腹泻以控制饮食为主;母乳喂养继续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6个月以下喂1/2~1/3稀释牛奶,按病情2~3日后逐渐恢复正常喂养;6个月以上婴儿给已经习惯的饮食即可。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禁食期间不禁水,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的缺乏,可用不含乳糖的奶粉。
2.秋季腹泻患儿要不要使用消炎药?目前全世界没有真正对病毒有特效的抗病毒药,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只是能够抑制病毒的繁殖,不能有效地杀灭病毒。因此早期使用抗病毒药可以减少病毒的大量繁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病程的前半程(3~5天),适当的使用抗病毒药,可以缩短病程。至于抗菌素,回答是:不要使用。

3.止泻药怎么用?很多医生不喜欢用止泻药,特别是在病程的前半程,一般是不用止泻药的。这往往是家长最不理解的地方。有些家长简单的理解为腹泻就要止泻,止泻药一用就马上好。其实,腹泻既是一种病,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方法,通过腹泻将胃肠道的细菌病毒排除体内,减少对毒素的吸收,保护机体。如果盲目止泻,非但治不好病,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因此在秋季腹泻早期,最好慎用止泻药。
秋季腹泻的预防:-勿食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尤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净手;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餐具用前清洗、消毒,用后要晾干。-食物须更换一个干净的容器,再放置于冰箱内,而且必须再煮沸后食用。-切莫因为天气转冷,怕受凉而紧闭门窗,要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才能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注意保暖,应根据天气变化来适当增减衣服。-应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秋季要注意预防皮肤过敏

夏秋转换季节时,这些不少小孩都有皮肤干痒、鼻子痒、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过敏引起的。许多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因为花草、树木的花粉混杂在空气中,从鼻子进入体内后导致的“秋季过敏症”。

秋季要注意预防肺炎

秋季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大部分肺炎无传染性,但如果是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肺炎,或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等都具有传染性。因此,建议免疫功能低下的幼儿,家长最好不要带去人流密集的场所,不接触肺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