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停药可逆转,关键在于这几点~

当今社会

生活节奏加快
人的压力变大
睡眠障碍问题越来越普遍

大脑:“想睡觉了!” 
身体:“不,你不想!”


3·21 世界睡眠日



“世界睡眠日”活动始于2001年,主要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今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之源!


睡眠是人体的重要的生理功能和需求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
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良好的睡眠是身健康的基石

我国近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60%以上的成人曾出现失眠症状
13%存在持续慢性失眠

长期睡眠不足
会导致记忆减退、认知下降、焦虑和抑郁
还会造成免疫力紊乱
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睡眠打鼾、睡眠呼吸暂停
也和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一到晚上大脑特别活跃 中学老师连续失眠5年
黄女士今年56岁,是一名退休中学老师,工作上细致认真,追求完美;性格上有点急躁,比较敏感,遇事容易紧张。

按理来说,退休之后,黄女士可以轻松的生活。不过,令黄女士痛苦的是,她已经5年没睡好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黄女士感慨道,自己第一次出现连续失眠是在5年前。那时候,母亲因肺炎住院治疗,在医院陪护1周。

“那一周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基本都是时睡时醒。”黄女士说,“那时候也不影响白天精神,觉得回家之后就可以睡好觉了”。

从那以后,黄女士的失眠问题便开始了。晚上大脑特别活跃,入睡很难,睡着了也睡得很浅,有时很早就醒了,无法再睡着,严重时候甚至通宵未眠。

就很奇怪,明明晚上8、9点时在沙发上已经有点睡意了,但是一上了床,头脑就开始很清醒,头脑里面天马行空,过去的一些事情,将来的一些事情,像放电影一样的在脑海里放映,根本就不能入睡。”黄女士说。

期间,黄女士也试过很多方法,比如根据网上介绍的每天按时10:00上床,但经常上了床之后几个小时也没有任何睡意;采用中药泡脚、按摩,睡前喝牛奶,听轻音乐等方法来助眠,有时稍有,但大部分时间没什么效果。

长时间的失眠,让黄女士工作效率大不如从前,经常白天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下降。结果隔三岔五,就需要请假休息一天。黄女士的情绪也因此变得心烦、暴躁和压抑。

情况越来越糟糕,黄女士终于选择去医院就诊,她看过内科、神经内科和中医科,做了很多检查,比如头部CT、磁共振,血液检查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但都没有明显异常。医生也告诉黄女士,可能是压力太大,神经太紧张了,建议她心态放开点,并给她开了艾司唑仑等药物助眠。

刚开始,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可以。但是越往后,药物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有时吃到3、4片都没有效果。

药物治疗失效了,黄女士干脆不吃了。于是,睡眠障碍问题就这样持续困扰了她5年。

一到晚上就开始紧张,有时都害怕上床。

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黄女士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找到该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范长河。

听完患者自述情况,范长河主任诊断为“失眠障碍”,并为黄女士制定了物理、药物、心理等综合治疗,如今,黄女士情况好转,睡眠质量稳步提高。

范长河主任介绍,失眠障碍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若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与失眠症状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若不及早干预,后果不堪设想。

近3亿人有睡眠障碍,这份义诊预告收藏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
中国有关睡眠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约24.6%的居民睡眠有问题,成年人失眠率约为38.2%,六成以上的“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够。

为什么现代人总失眠?范长河主任表示,临床研究发现,除睡眠环境因素影响,如声音、灯光、温度等居住环境等,90%以上的失眠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

由于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由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为一些事情(如学习、工作、恋爱、家庭矛盾)而烦恼、焦虑,导致失眠。这个阶段里,如果自己能够调整好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是可以恢复良好的睡眠质量的。

第二阶段:造成失眠的原因从之前那些烦恼的事情,转变成“我睡不着怎么办?”也就是说此时担心失眠本身而造成了睡眠障碍。在这个阶段里,往往对夜晚和床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