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流感为何会致命?部分患者会遭遇细胞因子风暴形成“白肺”

202523日,知名艺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年仅48岁。她的骤然离世,让大众将目光聚焦到流感这一疾病上。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程远雄提醒,很多人以为流感不过是比普通感冒稍重些,挺一挺就能过去,其实不然,有基础疾病的人,特别是老年人,重症流感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病毒性肺炎常伴混合感染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分为甲流、乙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

 

为什么流感会夺走生命?程远雄主任介绍,流感病毒直径仅有80-120纳米,却拥有精密的入侵机制。当病毒突破呼吸道的物理屏障,肺部的免疫防线随之启动。

 

但这种防御机制可能失控,约15%的重症患者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炎性渗出物充斥肺泡腔,发展为白肺,形成致命的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破坏纤毛上皮形成的敞开大门,让细菌得以长驱直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常乘虚而入。程远雄介绍,混合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是单纯病毒性肺炎的3倍,引发心肌炎、脑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泡出血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累及心脏、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这种协同致病机制在1918年大流行中造成5000万人死亡,其中大量为青壮年。

 

为此,程远雄提醒公众,要提升对流感的警惕心,不要认为它与感冒差不多,它和普通感冒有很大区别。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主要是鼻塞、流涕、嗓子疼,发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不明显。而流感则来势汹汹,通常会有39-40℃的高热,还伴有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咽喉痛、干咳等症状也较为常见。但不同的人症状会有较大差异,有些表现为严重乏力、食欲不振,或呼吸衰竭。

 

徐熙媛本身就处于流感高危行列

 

哪些人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流感呢?儿童、老人、孕产妇、肥胖人群,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像哮喘、慢性肺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带来器官功能减退或不全的患者,都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就拿徐熙媛来说,据公开资料,她既往有心瓣膜脱垂、癫痫等病史,属于慢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本身就处于流感高危行列

 

面对重症流感的威胁,该如何预防?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程远雄介绍,流感病毒在持续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类型有差异,不同毒株之间抗体交叉保护作用弱,所以需要每年接种疫苗。一般建议在冬季流感流行前,多数是9-10月份接种,接种后2-4周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不过,就算错过这个时间,整个流感流行季节接种也来得及。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防护也必不可少。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室内要勤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此增强自身免疫力。

 

治疗要抓紧黄金48小时

 

如果不小心感染了流感,也别慌张。流感发病的48小时被称为黄金48小时,在这期间用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等药物,能早期清除病毒,减少重症几率,降低死亡风险。

 

程远雄介绍,即便超过了48小时,抗病毒治疗依然有作用,它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减少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家庭接触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但一定要遵医嘱用药。特别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更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倘若出现高热(>39°C持续超过48小时)、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胸痛、严重咳嗽、严重呕吐腹泻或持续的体力不支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