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磨损严重,双膝疼痛无法行走,关节表面坑坑洼洼就像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受年龄和运动等因素影响,不少中老年人都饱受膝关节磨损疼痛的困扰。 近日,70岁的龙奶奶就因为长达20年的膝关节疼痛而前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简称“省二医”)就诊。经过检查后,省二医关节骨科副主任医师许长鹏团队决定为龙奶奶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龙奶奶的左侧膝盖磨损严重。 手术中如何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精准安放假体?治疗团队在智能机器人辅助下,将手术操作精确至毫米级,帮助龙奶奶成功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单髁置换最大限度保留关节功能 早在20年前,龙奶奶就开始受到不明原因双膝关节疼痛的影响,活动走路受限,甚至无法正常上下楼。多次保守治疗未见好转后,她决定寻求手术治疗。 在对龙奶奶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并查阅了相关影像结果后,许长鹏决定对她的左膝进行智能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 许长鹏介绍,由于长期磨损和退化,患者的关节软骨会出现损坏和脱落,导致关节周围增生骨质,诱发疼痛和活动受限。“这种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骨性关节炎疾病,病情严重时,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他说。 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 长期以来,全膝关节置换(TKA)被认为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变的金标准。然而,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有可能损伤患者血管、韧带等组织,影响术后行动能力的恢复。而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的切口更小,只对膝关节内侧或者外侧膝关节表面进行修整置换,用人工关节替代关节损坏的表面软骨和软骨下骨,从而恢复膝关节原始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 “这种技术会减少失血量,不损伤患者膝关节韧带,尽可能保留更多骨量以及患者的本体感觉和关节功能,术后恢复也更快。” 许长鹏解释说。 手术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 不过,单髁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视野有限,医生凭借肉眼判断容易出现误差。“智能机器人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许长鹏说。 基于CT数据扫描生成3D骨骼模型,通过探针寻找标记点,多维度反复校准点位……手术中,许长鹏团队在机器人辅助下,精准安放假体,平衡关节和合适张力。术后第一天,龙奶奶就实现了下地行走。目前,她已恢复流畅行走能力。 机器人通过探针寻找标记点,校准点位。 “机械臂校准安全位置后,如果截骨越过界线,就会立即‘停火’。”许长鹏说,在这样的保护机制下,手术误差能够控制在1毫米和1度以内,术中基本不会出现由人为因素而引起的血管及神经损伤,远期假体生存率可达到97%。 许长鹏建议,中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姿势,避免可能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长时间下蹲、高冲击力运动等行为。如果在行动中发现膝盖疼痛等类似症状,需及时就医,选择适合治疗方案。“接受膝关节手术的患者也要关注术后康复,鼓励配合功能训练,才能早日康复。”他说。